Wednesday, July 30, 2008

賊兄弟連環劫 (Before the Devil Know You are Dead) 人人都是罪人

極力推介的一套電影! 情節緊湊, 步步進逼, 結局出人意外。

電影由一場發生在美國偏遠小鎮珠寶店的劫案展開。 蒙面劫匪持槍指嚇店內老婦, 想不到老婦向劫匪開槍, 劫匪持槍還擊。老婦身中兩槍, 劫匪則當場身亡。門外接應的同黨即落荒而逃。忽然, 鏡頭一轉, 帶觀眾返回至案發前1天、3天、4天…計劃和執行劫案的, 竟是珠寶店主的兩位兒。

「家」是電影的核心, 卻盡是悲劇。小家庭個別不堪, 終釀成全片「最大」的悲劇。從小哥哥安廸 (菲臘施摩荷夫曼飾) 不滿父親偏心弟弟, 關係惡劣。婚後為滿足只能共富貴的妻子的物質生活, 奮力追求事業, 可惜染上毒癮而窺空公款。弟弟 (伊頓鶴基飾) 生活潦倒, 靠政府救濟金生活, 離婚後更要支付贍養費、女兒的學費, 不時向安廸訴苦。面對經濟壓力, 安廸遂向弟弟獻計打劫年老父母的珠寶店, 強調沒有槍, 無人受傷, 父母損失會獲保險賠償。

可惜, 他沒料到弟弟因為怯懦找了笨賊幫忙, 結果害母親中槍。笨賊的妻子找來兄長出面, 威脅安廸兄弟。為掩飾罪行, 二人狗急跳牆。另一方面, 安廸的妻子原來和弟弟有婚外情, 父親則誓要找出兇手報復。安廸以為掌握大局, 事件發展卻完全失控。

導演薛尼盧密採用插敍手法, 逐步向觀眾呈現完整而驚人的圖畫。每次返回案發前, 重看事發經過, 事情因着敍事者和角度轉換而變得不一樣, 更立體和豐富。

看似荒謬的情節, 偏偏潛藏在最普通的家庭。他們所謂面對的問題, 每天翻開報紙都隨處可見: 離婚、婚外情、濫藥、挺而走險、……簡言是現代人對金錢、物質和性的盲目崇拜和追求。若家庭一直以來是維繫傳統價值核心的重要關卡, 到今天大概只能嘆道無能為力。

家庭以外, 電影出現最多的可謂槍, 大大小小、林林總總, 主要角色不論男女老幼都隨手持有槍械。安廸慫恿弟弟買假槍打劫, 弟弟找來的笨賊拿着真槍動手。母親在珠寶店以手槍撃殺劫匪 (她不是為守護財產向賊人開槍, 未必招來殺身之禍), 父親拿出長槍替妻子報仇。毒販做生意時持槍保命。安廸持槍行劫毒販、殺人滅口、指嚇弟弟。表面手無寸鐵深怕弄哭嬰孩的笨賊妻子同樣有拿槍的機會。當然不少得警察在持槍到案發現場的情景。

難道是因為故事發生在美國, 所以有如斯奇景? 不論導演是否有意諷刺美國國情, 槍足以代表犯罪的機會/ 誘因。不論是刻意經營, 或不經意降臨, 誰擁有它就可以「話事」。安廸計劃劫案時強調無槍, 他卻用得最多的那一位。

電影沒有對任何「犯罪者」作出嚴厲的批判, 亦沒有合理化各人的罪動機。反而更似向觀眾宣告, 任何人都是潛藏的犯罪者。難怪電影名字引用愛爾蘭人敬酒時的諺語:「Before the Devil Know You are Dead」, 意思是人人都是罪人, 但願在魔鬼知道你的死訊前,你已進入天堂半小時!

No comments: